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上线试运行五个再生铜及铜相关品种挂牌交易


本周一,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上线试运行1号铜米、2号铜米、光亮线、非标电解铜以及低氧铜杆等再生铜及铜相关的五个品种挂牌交易

来自贵溪临港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贵溪市德融实业有限公司、贵溪日昇金属有限公司等再生铜加工、贸易企业积极参与。

本次上线试运营交易的再生铜及铜相关品种,由海南国太投资集团与贵溪市政府、鹰潭陆港控股有限公司,依托海南、贵溪两地在政策、平台、资源、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组建成立了江西铜都数字服务有限公司,依托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的交易优势,将再生铜相关品种挂牌交易,合力打造成国内最大的再生铜集散中心、全球影响力的“数字铜都”。

再生铜相关介绍

我国每年消耗电解铜约1500万吨左右,占全球一半以上,包括大约1000万吨自产电解铜和600万吨进口电解铜。而自产的1000万吨电解铜,70%的原材料也依赖进口,在我国铜矿资源并不丰富的情况下,提高再生铜的回收和使用效率,便成了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0年10月16日,为推动再生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再生黄铜原料、再生铜原料和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2020年第43号公告),同年12月30日,为推动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又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2020年第78号公告),公告明确了以上四类再生原料不属于固体废物,可以自由进口。

2023年5月23日发布,并于12月1日生效的《再生铜原料》GB/T 38471-2023国家标准,再次聚焦再生铜原料的回收处理、使用和监管要求,国内及进口再生铜再次得到了关注。

鹰潭作为中国铜产业聚集核心区,以世界500强江铜集团为龙头,全市规模以上铜企业百余家,聚集了一大批铜产业领军企业。2022年,电解铜产量129.26万吨,再生铜约为200万吨,铜材产量超过200万吨,已经形成了铜原料、铜冶炼、加工、研发、检测、贸易、制品等“八位一体”的产业体系。

鹰潭贵溪市素有“中国铜都”之美誉,年铜加工能力超过420万吨,贵溪铜产业占江西全省铜产业的52.79%。贵溪市依托铜产业和交通物流优势,以铜产业为支撑,以综合保税为引擎,建设鹰潭国际综合港经济区,打造千亿级贸易中心。

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介绍

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2014年11月成立,是某特大型基础建设央企控股的一家国际化的综合型大宗商品交易场所。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紧紧围绕落实习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依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规划,聚焦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大力拓展现货交易业务,努力构建场内场外、线上线下、期货现货、在岸离岸的多层次市场服务体系。

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重点开展能源化工、金属矿产、农林牧渔和数字服贸等各类商品的国际化交易。立足海南、面向全球,努力推动交易品种国际化、交易客户国际化、交易结算国际化、物流交割国际化,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配置全球要素资源,加大境内境外资本流动,提高金融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建立了完备的风控管理制度,依托政府平台海南登记结算中心进行全流程严格监管。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以“交易驱动、政策驱动、资源驱动、融资驱动、科技驱动”为源动力,以产业链上下游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创新绿色金融为支撑,努力把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国际大宗商品的交易中心、结算中心、融资中心、定价中心。